一天,張阿姨帶著兩歲的兒子大寶到朋友家串門。其間,朋友的女兒將兩粒剝了殼的栗子給了大寶。不一會兒,兩位聊得正熱鬧的母親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大寶臉色青白,渾身抽搐,并口吐白沫,頓時大驚失色。幸虧鄰居是個醫(yī)生,經及時救治,令大寶將卡在嗓子里的栗子吐了出來,從而得救。
快速吃東西的時候,大塊食物硬噎在嗓子里,造成呼吸道阻塞,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經常發(fā)生,這是非常常見的家庭意外事故。只是它對兒童的危險性更大一些。
父母應該時常提醒孩子,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咽,這不僅有助于消化,也可以防止哽噎的發(fā)生。
小敏也曾經經歷過像曹琳一樣的情況,但結果卻大不相同。小敏的媽媽在國外學醫(yī),還要三年才回國。因此,他的爸爸既當嚴父,又當慈母。如今小敏上小學三年級。不過,他的媽媽每次打電話或來信,都教他關于自護的招數(shù)。
這天,爸爸在家里宴請幾位大學同學。餐桌上,小敏很開心,大口大口地吃溺羊肉。不料,他吃得太急,一下子噎著了。
“喔,我噎著了。”小敏勉強講完這句話,便捂住喉部,抬起頭,很難受的樣子。
一位叔叔立即端過一杯飲料,讓小敏喝下去,沖一沖。小敏搖頭,推開了杯子。另一位叔叔著急地去拍他的后背,想通過振動,使食物下到胃里。小敏趕忙躲開了,并且變了聲兒地說:“不要,不要拍。”
大家都為小敏著急,又不知如何救他。
然而,小敏有他自救的辦法:開始他講話,是試驗氣管有沒有全堵塞,知道沒有完全堵塞,他便設法吐出食物,但是食物沒有吐出。這時,他準備實施催吐法。這頂操作法的克星,就是拍打后背。所以,當客人好心拍打他后背時,他竭力說:“不要!”
只見小敏雙手按住上腹部,快速、用力地向上施壓,當他的手壓到喉部時,便把食物擠出了食管。這時,他輕而易舉地將食物吐了出來。原來,這是細心的媽媽教小敏的一招。
所以,遇到哽噎時,不要慌亂。首先,如果噎食的孩子有呼吸、能講話或發(fā)聲,或者尚能咳嗽,則可以把一個拳頭猛然塞進胃窩部位,使胸部產生突然的超壓,能將卡在咽喉里的東西彈射出采。